由于保税区内的商品维修能有效的节省企业出口被退回的商品重新入关成本,因此这项爆炸性的开放业务刚刚推出就得到了各界用户的欢迎。而从事这项业务的维修企业也开始纷纷学习综保区内维修的一些业务要求的一些规定以期能够早日开展这项业务,同时也能够顺应海关部门对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的监管要求。那么确立未艾的保税区维修对维修企业的监管都有哪些要求呢?

一、建立符合要求的计算机系统
目前根据海关总署和其他监测单位的监管要求的规定所有涉及保税区内部维修业务的企业,都必须需要拥有保存有所有保税区内维修业务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保存了维修业务的计算机系统需要安装专用的保税区专用维修业务系统,所有的维修信息都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录入系统中并且还需要确保海关总署能够对维修耗用等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和随时查看。
二、计算机系统需并入海关网络
保税区内从事维修业务的企业还需要确保保存有相关维修业务信息的计算机能够登录互联网,并且计算机还需要和海关之间的计算机实现联机联网,并按照海关总署的要求进行维修数据上的交换。
三、明确维修产品坏件处理期限
保税区维修业务中会产生大量的坏件,对于这些坏件的处理也有相关的监管要求。根据海关总署的要求所有维修中更换下的坏件旧件和边角料,都需要能够明确对这些物件的处理期限,实际的处理期限可以根据维修合同或实际事情来决定。
由于保税区维修的特殊性质原则上在该区域内维修的商品需要通过特别的监管要求来确保其程序上的规范,这些监管要求包括了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需要建立安装有维修记录系统的计算机,同时该计算机还需要确保和海关总署的特定电脑联网并能够实现数据交换的目的,这些详细具体的监管要求会让在保税区内的维修业务开展变得侧更加的有序和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