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了促进保税区业务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综合保税区内部企业开展维修服务的公告,明确了保税区内的维修业务开展的范围所应当执行的程序和一些重要的要求,那么保税区维修都需要遵循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一、可开展维修服务的商品要求
虽然保税区维修对于境内外企业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在实际执行这一维修政策时,也并非是对所有保税区内的商品都可以在保税区内进行维修的。目前按照海关总署的要求,只有在正面商品清单中的商品才可以在保税区内开展维修业余,而在此范围外的商品将不得在保税内进行维修。
二、不得进行禁止商品维修业务
虽然保税区维修业务的出台,对于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而言是一项非常好的支持政策,但是这项政策也并非针对所有商品的,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做出的规定准许外,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不得开展我国禁止进出口的商品的维修业务。
三、不得开展报废拆解相关业务
对于在保税内进行维修的商品,在无法维修的情况下维修企业也不得对商品进行拆解和报废等相关业务的开展。报税区内所有企业在开展维修业务时,需要按照所在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或地方政府派驻行政管理机构并会同当地商务海关等部门共同研究并确定所制定的保税区维修监管方案,其中就有不得从事拆卸报废等业务的规定。
虽然保税区维修业务的正式出台明显对于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和境内外进出口企业而言都是一个轰动性的利好消息,但从这项业务的实际开展来看其实也是有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的,目前开展综保区内维修业务要求比较的广泛,像业务允许的商品种类以及不得从事的维修业务的类型都是保税区内的维修企业所需要遵守的。